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闽东清廉人物故事讲堂 | 魏敬中:守正清廉,言成一家
文章中心

闽东清廉人物故事讲堂 | 魏敬中:守正清廉,言成一家

来源:滴水清风 发稿时间:2023-08-18 09:50

魏敬中(1778-1860年),是周宁县樟源村人。他的祖父和父亲,为人刚毅,待人处事周全,热爱读书。受家中氛围影响,魏敬中自幼就表现出聪敏独立的特性。

五岁时有人问他:“独不恋母乎?”他回答道:“恋学即恋母也”。其读《易·乾象》,有感道:“欲为君子宜法天”,便求祖父替他书“天”字挂在书房墙壁上,以勉励自己。11岁时下笔成文,文章跌宕有奇气,深得福安名士郑英山以及福宁知府秋涛的赏识。

清嘉庆六年(1801年),23岁的魏敬中在乡试中崭露头角,顺利考取了拔贡。但考取进士之途却相当坎坷,先后7次赴京应试,备受艰辛。魏敬中毫不气馁,候试期间,他为丰富学识,四处游学,遍访名士,借阅书籍,潜心攻读,先后到松溪湛卢书院、政和星溪书院边讲学边备考。多年的读书生涯和社会阅历,使他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功底,增加了学识的宽度与厚度。嘉庆二十四年(1819年),获殿试二甲第六名,赐进士出身,任国史馆总纂,选为翰林院庶吉士。

魏敬中史官生涯,从不钻营名位利禄,守正清廉,勤慎持事,毕生致力于编史修志,在学术界颇有声望,文名显于乡里。道光十二年(1832年),正值《政和县志》草稿初成,修纂者程鹏里携稿求教,魏敬中认真综核订正,删繁就简,厘定成书。订正后《政和县志》在《人物志》专设“理学”一节,记载朱子及理学人物,魏敬中在《序》中写道:《诗》有云: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考亭过化,其风存焉。对朱熹父子对政和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。

道光十五年(1835年),魏敬中接任《福建通志》总纂。其时《福建通志》主纂陈寿祺和名士梁章矩意见不一,双方因某些人物的立传有纷争,形成陈、梁两派,志稿由各分纂各自藏匿,所存极少,致使《福建通志》多年无法付梓。面对两派纷争,他迎难而上,慨然接受任务,在福州凤池书院边执教讲席,边纂修志稿。期间,他每天五更即起,伏案笔耕,忍饥耐寒,整理残篇,对旧稿去伪存真,勇于考辨,秉笔直书。后来,因经费支绌,他还捐献自己的“束修”以资助修志。历经4年艰辛,平息两派纷争,使《福建通志》得以定稿付印,为福建编史修志立下殊功。他重纂的《福建通志》内容翔实,观点鲜明,体例完备,颇得学术界认可。

咸丰十年(1860年),敬中病故,享年八十三岁,他的一生勤苦好学,著述颇丰,主要有《屋漏讼过录》《观我生日记》《炳烛轩抄撮》及诗文集等,他的朴实学风深受世人尊崇。林则徐赠其对联:“大乐正教崇四术,太史公言成一家”。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XzF_6Ngqoydg-zNIWAotBQ